AI出圈的历史
谈到AI(人工智能),每隔几年就会出圈一次。印象中,最早是IBM搞的和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下象棋,从最开始的互有胜负,到最后电脑总是赢。当时,主流的观点说,电脑也就是只能赢国际象棋这种,因为象棋开始的时候子数最多,之后越下越少,因此是收敛的,步数有限。而围棋这种,是子数越下越多,而且棋盘更大,电脑就算能赢国际象棋,也赢不了围棋。我信了。因为当时电脑的确是赢不了人类。连业余的围棋棋手都赢不了。
直到过了几年,有了谷歌的阿尔法狗,人类的围棋大师也被战胜了。之后,电脑战胜人类棋手就已经不再是新闻了。设置,评价棋手的好坏标准,都变成了是否更像是电脑下的,越像的棋手,越被认为是好棋手。
再后来,Deep Fake(换脸)再次出圈。就是通过机械学习,将视频中的人脸换成另外一个。出圈的方式是好多女明星的脸被换在了小电影的女主脸上。口味重的,还有换成湾湾地区领导人的影片流出。采用类似技术的还有不换脸,换口型,换表情,换目光焦点,以及伪造录音等等。这个技术目前的是毁誉参半。
去年开始,新一轮的出圈开始了。这次有两个方向,一个是图形方向。智能抠图、智能生成图片。另一个则是ChatGPT,通过聊天的方式生成需要的文本内容。
泡沫
每一次出圈,都会带来AI的一次大发展。不过以前的出圈,都是在特定领域,因此引起的关注相对有限。这次ChatGPT,出圈是在多个领域的。因此影响范围更大。对于外部人来说,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,往往对于AI抱有过高的期望,这导致大众眼里的AI和专业人士眼里的AI根本不是一个东西。再加上一些专业人士为了吸引眼球,在被采访时说说话也不够客观,主观上造成了大众的误解。
分析
AI生成的内容,是需要人工审核的。按照审核的难度,可以分为高度可用和专业人士审核两种。
高度可用
智能抠图,智能图片。这是因为这类应用的结果,普通人就能够辨别结果的好坏。智能抠图的标准就是图片是否正确抠出。智能图片,则是图片是否按照要求生成。当然,如果是非要符合人体比例,或者是透视原理之类的,那可能需要专业人士来辨别。但是一般的图片,普通人就能判断了。
专业人士审核
ChatGPT生成的专业类型的文本。是需要专业人士审核的。比如程序代码、或者合同、发票等。如果审核人员不具备专业能力,导致最终成功出现问题。被究责的是使用AI的人,而不是AI。
有人说有了AI,程序员会失业。恰恰相反,AI会导致需要更多的程序员。因为使用了AI编程,应用会更加复杂,代码行数会大增。这会导致,需要更多的程序员来进行审核。想象一下,AI五分钟生成的代码,一个程序员一天不见得能审核完。而要调试一个这样的应用中的bug,有需要占用程序员多少时间?因此,未来需要更多的程序员,而不是更少。
负面影响
有些东西可以使用AI生成,人工审核的方式。有些东西则完全不允许使用AI生成。比如博士论文。为了识别AI生成的论文,出现了专门识别论文是否AI生成的AI。这是不是有些是曾相识?的确,这个就和广告和广告过滤软件一样。属于创造出来的新的行业,新的需求。这很难说是件好事。有了AI之后,人类反而更麻烦了。
结论
目前的AI,要使用还是存在门槛的。在专业领域,必须有专业人士审核,AI才是可用的。特别的,在编程领域,AI的引入,会加重程序员审核的负担。应用越复杂,AI参与越深,程序员负担越重,应用越难调试。